- 发表人: 亲朋祭
- 2023-04-04 07:01:11
- 浏览量: 969
丧葬仪式分为“停尸安灵、祭奠吊丧、出殡埋葬,葬后祭祀”等程序(前临夏市志已记载)。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丧葬礼仪日渐淡化,在遵循旧时基本礼仪的前提下,现代丧葬中有以下变化:
移尸 青年男女非正常死亡后,一般不将遗体移至家中,在医院和殡仪馆停尸和设灵堂。
报丧 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话、电报、讣告,对死者外家派邻居和远方族人携带礼品,登门 通报,在农村,孝子对长辈逐一到门前跪请。
诵经 80年代,家人去世后请阴阳念一堂经,到了90年代后,家庭条件较好者请阴阳、僧人念两堂经,超度亡灵并请文人致悼词,称秀才家祭。念夜经一直到次日凌晨。近几年来,住楼房的较多,念经的程序减少,诵经一般为一天,称当日经,夜经为两天,至次日凌晨(出殡日),有的家庭除诵经外,还播放哀乐。
祭奠吊丧 亲朋好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携带礼品和礼金,主人要对前来吊唁者设便宴招待。80年代,礼品有花圈、挽幛、素盘、香烛、烧纸等,礼金5~50元不等,招待客人一般请厨师在家中进行。到90年代后,吊唁的人们除送花圈、挽幛、素盘、烧纸外,有的人们还送鲜花(白色菊花和黄色菊花),礼金20~100元不等,条件较好的亲属给200~500元不等,死者的亲属还准备比较时尚的纸货,如别墅、手机、电视机、小轿车等。出殡前家中请厨师做烩菜和丧饭,出殡后大部分家庭在饭店内设宴招待客人,席间,孝子给每位客人敬酒致谢,并对外家长辈跪谢,同时外家长辈对孝子说一些安慰和嘱托的话语。公职人员去世后,所在单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告别仪式一般在原设灵堂内举行,但也可另找场地或在傧仪馆进行,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如果是遗体未火化,可放于灵堂中间,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属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者站正中,面向遗像和遗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遗体告别仪式大致为:在门前迎候吊唁者;宣布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并奏哀乐;宣读悼词;观看遗容向遗体告别并鞠躬;慰问逝者亲属。
出殡埋葬 在农村出殡时仍然八人抬棺,路途较远时用人力车和汽车。80年代城市出殡用卡车拉棺。到90年代至今,出殡时车辆较多,一般拉棺用中型卡车,其余人员乘坐都用小轿车、面包车和匹卡车,到了墓地附近一般八人抬棺。棺木下葬前,大多数墓主要在墓内安放宝罐和文房四宝(古书、毛笔、砚台、镇尺)及长命灯。
棺材 由柏木制成,其次为松木,再次为白杨,禁忌用柳树(柳木味苦)。棺材样式有“一本书”、“连身座”、“砚瓦座”等。油画棺材按亡人身份及子孙中有无功名可油画成小五彩、中五彩、大五彩、大清装(大清装为最上)。制作一般逢闰年制作。
葬后祭祀 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其家人在生活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服丧期内不剃头、不刮脸、不洗衣服、不远游等也随之淡化,视本人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服丧当年春节不炸馍、不拜年。做道场须“服三”、念“忏七”、“百日”、“头周年”和三周年。即葬后第三天平整坟墓;从去世当天算起,每七天为一个七,在第三个或第五个七日诵经祭奠;在亡故近一百天内,每天上坟烧纸,灵位前点灯焚纸,百日最后几天择日请道士或僧人诵经;一周年后,同百日诵经超度亡魂;三周年时择日做道场、换孝、摆酒席招待亲朋,以示丧期已完。念三周年时来参加祭祀的亲朋好友要搭礼(现金和纸、馍10个),近几年来由于住房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住楼房的一般念当日经,不念夜经,招待客人一般都在饭店设宴,但自家请厨师备一些烩菜和清汤羊肉等。
穆斯林对死者称为“亡人”或“埋体”。对亡故称“归真”(人死去不是消失,而是归向真主)、“口唤”、“殁了”、“无常”、“毛体”(阿拉伯语音译)。现今最常用“归真”一词,忌讳称“死”。实行土葬,习惯速葬,要求俭葬。只有在航船上归真,并且时间紧迫没有土葬条件时才实行水葬。禁止火葬等其它葬式。下葬日期当日为宜,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出葬,因个别特殊原因可稍推迟,但最多不超过三天。送葬称为“送埋体”。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太阳正在升起、正午和太阳快落山的时刻举行葬礼和下葬,绝大多数在晌礼之后举行。谁家有葬事,要向清真寺、亲戚朋友和熟知的人通知,冲洗亡人用的水床先立在大门外,以示有丧事。亲友们送去清油等物品,表达对亡人家属的慰问。
葬礼简单而庄重。首先按伊斯兰教规,亡人的全身要清洁无染,用“汤瓶壶”盛洁净温水,对尸体全身按伊斯兰规定程序认真冲洗,先洗小净、后洗大净,俗称“抓水”。然后用喷洒过香料和冰片的“尸布”(波斯语称“卡凡”,为清水洗好的白棉布)包裹尸体。男人“卡凡”为3件:大卧单、小卧单和襟衣;女人“卡凡”另加缠胸布、盖头,为5件。之后,清真寺坊人员和亲戚朋友到丧者家进行探望。埋体出门前,须有亡人外家在场,由主丧长辈解开“卡凡”,露出面部,让亲友最后瞻仰遗容。女亡人除至亲和妇女外不允许瞻仰遗容。然后放入“塔布提”(俗称埋体匣)或特制的担架,众人将埋体抬入清真寺或穆斯林公墓区。部分人还为亡者转“费体耶”。阿訇在领殡礼之前向大家征询亡者生前有无欠大家债务,如有债务由亡者遗产还债,无遗产者由亡人子女承担解决,并希望经济条件宽裕的债权人,能免则免去债务,减轻亡者的负担。之后,带领大家面向西举行“者那则”(殡礼、葬礼)仪式,为亡人向真主祈祷。墓穴为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直坑,长2米、深2米、宽1米,墓底西侧挖一偏堂。下葬时刻用幕布遮住墓坑,入葬时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面朝西,平置堂内,然后用土块堵严偏堂。先由亡者长子或主要亲人洒三把土,后由众人相帮快速掩埋。坟起后俯视大致呈椭圆形,不宜高,以示谦虚和平淡,也有个别置一些砖或鹅卵石于其上以示区别和能够辨认。掩埋好以后,阿訇开始诵读《古兰经》中规定的相关章节经文,诵读完后,大家跟随阿訇接“杜阿”,为亡者、在场者、不在场者祈祷,缅怀亡者,激励生者。也有亡者家属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施舍“索德格”(也叫乜贴),给在场的穷人和小孩。所遗财物,首先偿还亡者生前债务,剩余的由继承人继承。近年有盛兴用于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有的习惯将亡人用过的衣服之类,男子的送与外家(舅家),女人的送与娘家。整个丧葬期间,亲友可饮泣纪念亡者,禁止嚎哭。
线上祭祀线上祭奠线上祭扫线上祭拜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网上祭扫网上祭拜祭奠先烈祭奠父亲网上祭祀网站网上墓地网上墓园网上祭英烈祭祀祭奠祭祀网祭奠网中国祭祀网中国祭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