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地处陕西腹地,关中北部。丧葬文化源远流长。乡镇之间虽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差异,但习俗大体一致。丧葬礼仪心诚周到,丧葬过程紧凑有序。


一、送终

送终指亡人生命弥留之际。在家儿女亲人守候在侧,告别相送。需做沐浴、更衣、支床、搬铺、騐亡五件事。


二.居丧

居丧是人亡初时。依次要做的几件事:饭含,也叫口什,一般多含钱币或珠玉珍宝,拴丝线露于口外。缀足,用细绳将两脚缚紧, 使其平直。在灵床亡者脚下置临时供案,上点“长明灯”,给其阴间照明。放脚尾饭一碗,米饭或面食均可,碗上放熟鸡蛋一个,筷子一双,放打狗棒一个,用一尺多长细秫秸棍一头裹棉花球做成。给亡者衣袖内放小面饼(俗称打狗饼),纸钱(俗称买路钱)。在灵床下拴看丧白公鸡,以防猫、鼠咬尸或接触出现诈尸。初哭,在家亲属围在亡者身边暴发性啼哭并烧开门纸。忌将泪水滴在亡者脸面和身体上。通知在外儿女和出嫁女儿奔丧回家守孝。始亡之日设奠,没有时间限制。从次日开始,朝奠日初,象征早餐;夕奠日落,表示晚饭。上香,烧纸,哭奠。奠桌上摆放饭食,糕点,水果等物品。


三、遵礼成服

遵礼成服是孝男孝女遵照中华丧葬习俗,即按与亡者的亲疏远近、辈分区别及守孝时间的严格礼制,需守孝半年、一年、三年的不同时间;需穿不同孝服;需系不同麻辫;需戴头孝期间,一要先请阴阳先生正厅定位,撤除灵床,移棺小殓,设置灵堂,撤除临时供案。确定祭奠,安葬时间,出殃日,排守孝期单(守孝期单是从亡者去世之日算起,七天为期,排七期,并排明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日期)。二要晚辈遵礼成服,披麻戴孝。现今,多抛弃过去旧规,成服给孝男、孝女、侄女、外甥女等守孝人员每人一件白大褂、七尺长孝的现象较普遍,腰部多系麻辫。三要出纸或张贴讣告,告知亡者去世消息,并在门、院张贴挽联,营造悲哀氛围。四要报丧,先报外祖,舅家知悉并带礼品,同时采用各种形式告知亲朋。外祖,舅家知后,尽快来人家吊唁,看望死者穿戴如何,是否正常亡故,准许亡者入殓。五要大殓,大殓多在追悼会后和祭奠日亲友瞻仰遗容后进行,盖棺封钉。


四.备葬吊唁

请阴阳先生选坟地,划墓穴,挖穴箍墓。制作或选购棺椁,多数老丧提前做棺待用。采集哭丧棒,多为粗柳枝,緾白纸条做成,葬后插在坟茔土中易发芽成活。请主事、录相、礼仪人员和乐队,但必须有小吹唢呐和会唱秦腔、歌曲之人,洋鼓洋号也盛行,龙高、香庙地区还搭台彩妆唱戏。请厨师、职客安排礼簿、接待、早餐、宴席等事。安排祭奠、追悼会、送葬诸事。

人死之后,在家停柩时间不等,有三日、五日、七日或者因特殊原因更长。三日者不多,更长者少、老丧多为五日或七日。时间的确定,多从丧葬的准备工作能否完成(如棺椁、墓穴),外出儿女奔丧能否回来,天气炎热能否存放,寿高老丧需多停厚葬等原因考虑。


五、请主点主

在祭奠日前一天,孝子同乐人前往三代宗族坟茔烧纸相请。若杀猪羊祭奠亡者,还需将所杀猪羊或头颅带至祖宗坟茔相请。三代祖宗神位请回后放至亡人灵前,同享晚辈祭奠。安葬之日,在亡人起灵前,将祖宗神位抱至临近路口焚烧、叩头相送、请其各自返回坟茔。俗传,请主时,先请晚辈,让其跟随同请长辈,切忌长辈跟随请晚辈(仅指同一地区亡坟)。也忌讳三代祖宗送亡人上路安葬,必须在亡人起灵上路前送走。

三代祖宗神主请回后,还有点主习俗。点主,是请名流或有官衔之人在三代祖宗灵牌上的“王”字上加一点。点主时,在院子里放一方桌,上面铺红毯,放笔架笔筒毛笔朱碟等文具,桌前放太师椅一把,请点主者来时,乐队致欢迎曲,孝子跪门口请入,他走一步,孝子跪行一步,直至走入大厅,用茶毕,良辰吉时到了,孝子跪接他出来,头顶罩红伞一把,穿礼服、司礼者声说请点主者就坐太师椅,孝子将灵牌叩首捧出在方桌前跪下、乐队奏乐、孝子叩首,将灵牌呈上方桌,乐队再次奏乐。点主者手拿新笔,此时有人将孝子(多为长子)的左手中指头用针刺破,司礼者高唱“取血”,点主者用新笔去弄点血,司礼者高唱“点”,点主者在灵牌“王”字上加一点,将笔向座后一抛,起坐离开,孝子跪送,后将灵牌护送回灵桌,设酒席酬谢点主者。俗传,点主抛笔时,有许多小孩争抢点主之笔,得者有大吉利。除以上点主形式外,更有繁缛者,第一次点红、第二次在红点上用墨笔点黑、第三次在黑点上再次点红、三点成主。因点程序繁杂事多,现今丧葬多不进行,即是点主,也是一点成主了事。


六、祭奠宴客

宴客祭奠之日,多录像留念。诸事安排扵后。

1.朝奠家祭。孝子分男女长幼跪成几排,首先献乐哀祭。其次,儿子献饭。第三,孝子上香、化纸、奠酒家祭,三拜九叩首,一人代表上香、化纸、奠酒,其余孝男孝女相陪。

2.吊唁。长者立祭,上香,鞠躬即可。晚辈跪祭,上香、作揖、跪、化纸、奠酒、叩首起立,作揖答谢赞礼者,退出。孝男居左,孝女居右,陪灵跪哭致谢。主亲吊唁,敬献猪羊祭物。

3.召开追悼会。一般在祭奠之日午时举行,主持人介绍亡者生平;参加追悼会人员向亡者静默三分钟,以表哀思,三鞠躬,悲痛告别,现今,公务人员亡故多举行告别仪式。

4.化纸。午时,孝子请外祖家或舅家化纸,孝男孝女化纸。

5.宴席待客。下午二时许,孝子跪谢亲朋,外祖家和舅家给亡人生前行孝子媳佩红(红绸或被面)褒奖;司仪宣布亲朋大礼承担情况,主要是女儿、女婿、侄儿、侄女婿、外甥、外甥女等。司仪宣布晚上祭奠和次日早起灵时间及安排。宴席将老小外家安排在首席。孝子分席敬酒致谢亲朋。若祭文张写或喷塑放大,可悬挂席间大厅或宴席棚外,以供亲朋阅读。

6.夜间祭奠。(1)献乐哀祭。(2)主家献饭,儿子手拿哭丧棒,盘内放一碟(碗)菜,顶在头上,到灵堂下跪献饭,赞礼者将饭摆扵灵桌,叩首起,哭返。照此献完为止。献饭时,少许孝男可随其后,多数跪守灵旁哀哭。尔后,儿媳献汤,孝子孝孙跟随。若侄儿备有献饭,可在献汤后进行,一次上献即可,不逐碟分献。(3)亲朋献饭,先外祖或舅家,再女儿、侄女、外甥女,依次献饭,各献一次,男女孝子守灵不随。(4)化纸祭奠,孝子先请外祖家及舅家化纸。夫妻互祭化纸恸哭,孝男孝女哀哭相伴。儿子、儿媳、女儿、孙子、孙女主祭,上香、化纸、奠酒,三拜九叩首,恸哭,孝男哀读祭文。侄儿、侄媳及孙子、孙女分家上香、化纸、祭奠。女婿祭奠。侄女、女婿祭奠。外甥女、女婿祭奠。亲朋祭奠。(5)祭后娱乐,点歌、点戏、放电影、唱大戏。

7.守灵。祭奠完毕,次日子时,孝子守灵相伴,孝女剪安葬途中所撒纸钱,剪后用白纸包在一起,上压铜板或铜锁一个,以防外鬼抢去。孝男、儿媳准备清晨起灵安葬的所需物品,包括复魂帛,所换牌位,遗像,墓内需放陪葬物品、香、纸、蜡、鞭炮等。


七.安葬

1.起灵

起灵前,孝子抱三代祖宗牌位,到距家附近路口焚烧,送其返回。请外祖家或舅家灵前化纸。孝子灵堂上香化纸。八仙(抬灵柩人)烧纸,孝子下跪叩首,头顶盘,内放香烟八盒,毛巾八条,酒八盅,请八仙收取,八仙各自取走物品,酒倒在抬杠上,然后灵柩起动。长子摔化纸盆,越碎越好。民俗言,此盆是亡人的锅,摔碎才好带去阴间。送灵,送灵队伍前安排人一路放炮,撒纸钱,此俗一说是鸣谢山河,最后告别,又说是撒钱买路,驱鬼开道。其排列顺序:挽幛、花圈、纸货、乐队,长孙挑复魂帛,夫妻相送的小绢花圈,长子所抱灵柩牌位,次子所抱遗像,大儿媳所抱餡食罐,男女孝子扯件牵引灵车(灵柩),送葬亲朋,送葬车队。依次缓慢而行,一路哀乐不断。无论人抬灵柩,还是途中换灵车运棺椁,都不能让棺材落地。若有亲朋路祭,孝子跪于路祭桌前,祭者烧纸送行,摆放物品致谢八仙,孝子叩头陪祭,灵柩下放木凳停歇。

2.墓葬

送葬退伍到达墓地后,落棺椁扵墓旁。长子入墓清扫整理墓穴。放棺柩入墓穴,阴阳先生用罗盘仪校正棺柩方位,将其放正。棺柩上覆盖铭旌,主家铭旌在上,女婿或亲朋铭旌在下,需将送旌人姓名纸条取下拿出墓穴。将复魂帛放于棺椁小头处,并在棺椁小头处点长明灯,放餡食罐或饭碗,香筷及随葬物品,砖封黑堂口加放墓门石,喷酒封死成真空,填土安葬。将夫妻互送之小绢花圈放于墓冢小头处,哭丧棒插于其下,孝男孝女收头顶孝帽成孝圈,将灵柩牌位坟头烧掉,换灵位牌位长子怀抱,次子抱遗像随送葬队伍返回。大儿媳提前回家,在家门口设桌,待亡人灵位返回家门时,上香、烧纸、叩首并起立倒退行走,用糜网扫帚扫路迎接灵位回家,和遗像一并放于灵堂桌上,上香、烧纸、献饭、期斋供奉。安排送葬人吃饭,答谢知客,拆棚送用物。

3.点灯

从安葬当日晚起,连续三晚,孝男要去坟茔给亡人点灯作伴,多有侄儿女婿陪孝男同去。

在安葬亡人方面,龙高、香庙地区与北极、新民和南塬各乡镇略有不同,前者,朋友行情在埋人之后,宴待亲朋在安葬亡人后当天。主亲和重要亲朋于安葬亡人先日到达,当晚祭奠,第二日早晨全部送葬,读祭文在起灵前跪祭念诵。


八.丧葬文体

丧葬文体是指在丧葬过程中需要写用的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载体的文书,它既有严格的传统体例要求,又有不同的表现使用形式,更有深刻的礼仪文化内涵。现就如何拟写,简述扵后。

1.三代宗祖牌位

白纸,从右向左墨笔竖写,右边一行中间写“供奉”二字,中间一行从上往下写“故X府三代宗祖之神主位”,左边一行下部写“众晚辈祀奉”,若在丧葬过程中安排有点主仪式,书写时将主字写为“王”字,其上一点留作点主时再写。

2.亡人安葬前牌位

白纸,从右向左墨笔竖写,右边一行中间写“供奉”二字,中间一行从上向下写“故顕考先严X府XX大人之灵柩”,左边一行写“哀子XX(可几个人名字)孙XX祀奉”。若亡者是母亲,可将“严”字写成“慈”字,“考”字写成“妣”字,“XX大人”写成“X氏孺人”。

3.亡人安葬后的牌位

只需将安葬前牌位中“灵柩”二字写成“灵位”,其余不变。

4.亡人三年过后牌位

将安葬后牌位中“灵位”二字写成“神位”,其余字不变,墨笔竖写。在用纸上多用白纸,也有用红纸的。

5.招魂幡

灵幡是给亡灵招魂引路的。叫招魂幡,引魂幡,复魂帛。用40公分宽20公分长白纸折叠成三角形,宽边中间粘宽30公分长40公分白纸,下边剪成鱼尾型。两边各粘宽5公分长40公分白纸飘带,下边剪图案做成幡,中间上角穿细绳便于挑拿,鱼尾型宽纸从上向下竖写“招魂幡”三字;右边飘带竖写亡人“生于公元XXXX年岁次XX(指农历年号)X月X日吉日吉时”;左边飘带竖写“卒于公元XXXX年岁次(指农历年号)X月X日X时”。

6.铭旌

铭旌是指儿子或女婿、外甥给亡人送的挽轴。安葬时覆盖在棺盖上面,埋扵墓中。若送旌几个,应将儿子送的主旌放在上面。铭旌用料一米宽二米长红绸或红布,用墨笔或黄广告色竖写,右边一行中间写铭旌二字:中间从上向下写“中华公元显考XXXX年X月X日(写亡人去世时农历时间)岳父大人德高望重之灵柩”;左边一行下写“愚婿 XXX(空下不写)叩首泣拜”。儿子送的主旌,将“岳”字写成“家”字;外甥送的铭旌,将“岳”字改成“舅”字。亡者若是母亲或岳母、舅母,将“考”字改写成“妣”字,将“岳父”二字改成“家母”、“岳母”、“舅母”, “德高望重”改成“淑范常昭”, “婿”字改写成“甥”或“子”。不论是谁送铭旌,送旌人姓名不直接写上去,而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用大头针别在名字位置,入墓后取下带出墓外。

7. 讣告

讣告,也叫讣闻,农村俗称出纸。是一种报丧用的文书,就是将人死了的消息报告给大家。一般由死者亲属发出或治丧委员会,机关单位发出,张贴于亡者院外,单位门外或街道人多能看见的地方。讣告的发出应在遗体告别前或居丧成服后,以便亲友及时准备并到时参加。

例(1)机关单位出的讣告,要求白纸,墨笔竖写,例如: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XX省XX企业集团董事长XXX同志久劳成疾,不幸于XX年X月X日病逝,享年XX岁,兹定于X月XX日上午X时在集团礼堂举办悼念活动,特此讣告。

XX省XX企业集团办公室

XX年X月XX日


例(2)讣闻

讣闻,民间也叫出纸,用白纸墨笔竖写。以告知为主。内容包括亡者姓名,生卒年月,亡故原因,祭奠出葬日期地点,服丧孝子名单及出纸时间,出纸的关键在于居丧守孝人员的姓名书写和孝服轻重的排列,要求服丧孝子姓名要全,不能错写漏人;子、侄、堂侄、功服侄应分开排列,不能错位乱辈。俗传女儿和外姓之人不上纸,但随着独女、双女户和上门入赘女婿的增多,此观念已多有改变。纸出好后,还需用红笔在其左侧上部空白处写一个大“闻“字,以引起人们注意。彬地出纸根据张贴的形式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张贴于院落内外屋墙上;一种是张贴在一尺多宽七八尺长的木板上,立靠于门外或院中,现将三样不同写法列举扵后。

8.悼词

书写悼词有三个特征,一是总结死者的生平事迹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及价值,二是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基调和内容。三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悼词按照用途分类,可分为宣读体和书面体二种,宣读体多用于追悼大会;书面体则内容广泛,形式多变,灵活自由,不拘一格。悼词按照表现手法分类,有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种。

现代悼词书写,开头要以沉痛语气点明所悼念的死者姓名、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接着简述死者逝世原因,享年,转入悼词主体,对死者籍贯,学历及生平业绩集中介绍,并给予总结性的崇高评价。结尾应表示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还有添上“某某同志安息吧”或“某某同志永垂不朽”,“某某同志精神常在”的结尾词。

9.祭文

祭文是古代用于哀悼和祭奠的文体,是现代悼词的前身。现代人沿袭旧俗,多用于祭奠亡人,祭奠死者的祭文属于哀悼文体。从古至今,祭文已演变成现代的白话悼词。当然也有不少人古为今用,沿袭古代格式书写祭文,多采用四言、六言韵文或长短句,往往在本文之前加一小段序言,简要说明年月日,作者与死者关系及写作动机,结尾还需加上“呜呼哀哉,尚飨”(可悲啊,请享用这些祭物!)之类祭祀专用话语。


10.挽幛

挽幛是哀悼的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红绸或黒绸镶黑边或红边缝黄彩丝穗做成,两边配作挽联,通常竖幅竖写,字黑色、黄色、白色不等。挽幛题词,以四字为多。应具有褒奖、怀念之意。常用的如“千古流芳、德高望重、德范常存、流芳百世、德及梓里、勤劳一生、懿德常存、音容宛在、懿范淑德、懿德永昭、母仪垂范”等。挽幛除中间题词外,竖幛在右边还应写死者姓名加颂辞称呼,如“X府XX大人千古”,“大德望尊岳父X公XX老大人千古”,“大懿德尊岳母X门X氏老安人千古”等,横幛下部,竖幛左边则要写送幛人姓名,称呼加悼词,如“愚婿XXX敬挽”,同姓者可署名不写姓。

11.挽联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候丧家的音乐和送葬者执绋(引棺的绳索)挽丧车缓步前行相合的声音。后人将挽歌变为哀悼死者的联语,悬挂丧室、灵堂、张贴门楣、院落、相陪挽幛左右,以对死者的哀悼和追思,评说和怀念,讴歌和颂扬。挽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正,言简意赅,平仄押韵。现将彬人送给原彬县中学校长,彬县文化局局长,县党校副校长曹剑同志的挽联辑录扵后,以供欣赏。


梁木折兮新平楼上逝黄鹤

砥柱摧兮白土桥头悼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