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和考证,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重阳节九月九正是秋收的季节,那时的人们为了祈祷丰收顺遂,就会举行祭天活动。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4

大火星退隐意味着漫长寒冷冬季的来临,这使当时的人类产生莫名的恐惧感,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所以当时的重阳节还有祭祀大火星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丰收祭祀而存在的最原始的形态。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到了西汉,重阳节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已经不是作为单纯的祭祀活动而存在。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2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同时还有大型宴会活动,这是由先秦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的。


相传重阳节登高始于东汉时期,故当时的重阳节也成为“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就是描述重阳节的登高的名篇。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6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初九天明时,用花糕搭在儿女额头,口中并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是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1

金秋九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也是赏菊的好季节,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个隐居文人,颇爱菊,并写下来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后人效之,于是有了重阳节赏菊饮菊的习俗。


清代以后,赏菊的习俗最为昌盛,而且不局限于九月初九重阳节,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5

重阳节插茱萸这个习俗在唐朝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重阳节插茱萸可以消灾避难。有的人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有的人插在头上,还有的人则是把茱萸做成香袋佩戴在身上。一般来说,重阳节插茱萸的一般为妇女和孩童,但有的地方成年男子也会佩戴。


对于古人来说,重阳节就是这么一个丰富有趣的节日。


到了现代,重阳节就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老人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义成老人节,等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高秋游,倡导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