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扫墓祭祀是由来已久,春秋战国就有,后来各个朝代帝王都有独立的陵园墓地。这种大型帝王家族的陵墓的祭祀,为的是古代“家国天下”的佛道儒的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他们的孝道是人之初,扫墓是他们的一种孝的表现方式。直到建国之后也还建立了很多纪念碑很多先烈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建立目标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这些先辈的丰功伟绩,一方面是告诫我们珍惜这种来自不易的生活。这是英雄式伟大式的文明文化的传播。



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在古代也是存在扫墓的。除了拜神,扫墓也很常见,他们更多的是祈愿风调雨顺、升官发财等。但是,当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人丰衣足食,不像过去的底层老百姓祈求两餐温饱而扫墓祈愿?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去旧革新”我们现在似乎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每年艰辛劳累的去扫墓还有必要吗?目的是啥?其实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所存在的根本,几千年的佛道儒真的完全被消灭了吗,消灭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正如忠孝仁义真的丢掉了吗?这些传统的东西很多时候和我们生活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祭祀扫墓反馈的是怀念、纪念先辈开创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些先辈在世时对我们或许并没有那么“友好”,但是也否认不了的血缘关系,否认不了我们“家国天下”的文化属性。对于老一辈来说,扫墓很简单,就是纪念怀念先辈,同时宣示孝心。对于年轻一辈,部分80后、90后、多数00后觉得劳累的几天很艰辛,觉得无意义,其实是没有体悟到这种文化属性的内在意义。   




    这也是国家保存清明这个看似迷信的传统节日的意义,传承文化、文明延续!很早时期的帝王扫墓祭祀也是宗族开会聚集在一起商讨大事的场所,现在也有这么一种意识,宗族的在外务工的中青代和老一辈的人在一起共事,协作劳动有利于团结,交换信息,交换资源。



      对于现在农村宗族,因为社会发展,大多走出外面埋头赚钱,但是也是相当浮躁的,很多都找到心安的存在意义,有些甚至离心离德,这很容易引发整个社会的文化属性的个人价值崩溃。   



   如果在扫墓的时候团结宗族凝聚力,向上表现孝敬、尊老爱幼,向下表现良好丰碑榜样的引导,这不也是一种亲力亲为的良好的传承表现吗,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靠谁?中华文明的延续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