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祭奠从这几年开始火了起来,亲朋祭网站的一些特点:

1、建馆祭故人

注册之后,首先进入的页面不是直接让你进入到首页,而是引导你去建立一个馆去祭奠故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个网站的“拉新”,通过建立墓馆来达到互联网墓地,从而能够更好的更方便、环保不受距离限制的去祭奠故人

2、虚拟货币虚拟祭品

对于已故人士的祭奠,传统意义上都是要购买一些祭品去祭奠的,现实生活中是需要将祭品烧掉,互联网上是采取虚拟货币,购买祭祀用品,献给已故人士,这点应该是这类网站的商业模式之一


3、已故名人纪念馆

现实生活中追星的不少,但是对于已故明星,大部分粉丝无法前往墓地去进行祭拜,这点对于互联网祭奠来说是很有优势,本身明星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联网,现在再次通过互联网将这类粉丝集结起来,对祭祀的入口统一化


4、弘扬孝道

祭祀很大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注重“慎终追远”体现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

.


实体祭奠的不方便性(家人、祭奠者不在同一所城市)、祭祀用品的污染情况(穹顶之下,雾霾当道)互联网祭祀确实可以尝试考虑下,不过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到:1、互联网祭祀,如何让怀念逝者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对死者的尊敬方式?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受传统观念的教育,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娱乐方式,作为娱乐消遣的渠道来说,可以,但是如果将互联网和传统十分庄重的仪式-祭奠相挂钩,普通人是否能够接受,又能够习惯这种方式呢?

其实,换个思路想一下,目前大家不习惯互联网祭奠可能是这种方式还没有普及开来,大家还没有面临到当墓地产权过期的情况,如果当第一批产权开始过期,下一个风口可能就到了,至于如何缓解这种“庄重”的问题,脑补了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先和传统的葬墓形式采取合作的方式,在普通的墓地中推广这种方式,那么来祭奠的人,可能看到这种方式就会告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来的人

增加扫墓者的互动性,试想,在每个墓碑上增加二维码标识,每个扫墓的人来可以扫一下二维码,表示签到,已扫墓,参与到这次扫墓的人自动加为一个群组,毕竟是对逝者有同样追思的同一个群体

 在群里的人,每次增加一人会推送到群里的人,告知今天又有人来扫墓了,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姨妈们去扫墓,扫了二维码,会推送到我们小一辈的手机上,我们看到了,会有这个意识,清明到了,忌日到了,是该去看看姥爷了,我们小一辈的去扫墓了,扫了二维码,长辈看到了,心里可能会想“当我们走的时候,至少还有你们这些小辈的”


2、商业模式

以后互联网祭祀的发展趋势其实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扫墓,可以承包包括下葬等等一系列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得不承认的是,越来越年轻的一辈(思想比较开放,接受新事物比较容易的一辈)也将迈上这条道路,到时候的下葬,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火化,可能更多的是,将骨灰带到某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从这个点出发,完全可以和旅行类的产品相结合,推出“圆梦”系列下葬,可以满足逝者生前对自己死后的一些遗愿,可以和家属共同前往某个地方,比如向大海洒下骨灰,这个时候,互联网祭祀可以帮你做足全套服务,并直接在网上建立一个纪念馆,永久免费,这点可以针对普通人


对于明星,其实号召力更大,而且更需要以互联网这种方式,把大家聚集起来,祭品收费这点就不说了。可以在每个祭奠的日子,大力推出活动,其实粉丝对明星更多是缅怀,对他过往的追昔,这个时候对于一些明星收藏品就可以拿出来了,可以在这个日子里为大家贩卖一些明星的周边,对于粉丝而言是对逝者的怀念,收到的钱可以用来丰富这个馆里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