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最忌讳的事

由于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习俗不是很懂,所以借此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清明扫墓的最佳时间及相关的忌讳和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习俗皆不相同。


在清明扫墓的时间上,有的地方是“早清明,晚十一”,有的讲究“前七后八”,有的禁止清明节前头一天扫墓,实在弄不明白可以清明节当天去。


古人上坟的最佳时间是卯时,也就是现在的早晨5点到7点。


但现在人不会去那么早,多在12点之前完成,但最迟也别迟过下午3点。因为3点后阳气衰退,阴气太盛,据说身体弱的人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去扫墓时,尽量穿黑色的衣服,带上祭品前去,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


祭品可以准备一些清明节纸,清明节吊花,清明节扫墓挂纸等。


到了目的地后,不要大声的吵嚷和嬉闹,也不要拍照。先将墓地打扫干净,坟头的草一定要及时清除,坟墓凹陷处应当添上新土。然后上三炷香,摆上备好的贡品烧纸钱,再向先人敬酒祭拜。


最后可以放炮送别,但由于祭拜烧山事件频发,需要保护山林,这一步可以省略。万一要烧纸放鞭炮,也要找一块空旷的地方放,等火燃尽了才可以离开。


有些人虽然不能亲自回家祭拜,但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意。可以选择在河边或者十字路口进行祭拜,需要面朝先祖埋葬方位,礼拜三下,说些祝赞的话,再烧点纸钱香蜡。


就清明节而言,我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我还没有弄清楚,但看看这些年回乡祭祖的人们那些举动,还真是被这句话言中了。许多人都是大老远急匆匆赶来,弟兄姊妹电话事先联系好了,开着车到老家,下车就赶忙买了烟花爆竹,冥币香纸,一路说笑到坟头,烧纸叩头,偶有心慈点的眼圈发红或有点湿润,多是女性。完了赶紧就到某个亲戚家聚了,饭没好,先打牌吧,麻将扑克花牌都有,美其名曰“经济半小时”,饭好了,自然是吃喝兴起,满屋欢声笑语,多半也在议论着牌桌的输赢。


你看看,这清明过得好吗?也好,先人们的企盼,不就是指望儿女们快快乐乐吗?话又说回来,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还是不能一下丢失的,敬神也好,祭祖也罢,没了庄重严肃,没了相应的仪式,那就是没有敬畏之心,没有了虔诚之意。


风俗的传承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人有了敬畏和感恩之心,能够知足自省。古人的祭祀活动,真的就是那样的讲究的,宰杀三牲,净身净心,一切都是那样肃穆庄重,这并不是迷信。试想人人都狂妄自大的觉得人就是万物主宰,涂炭生灵,为所欲为,这个世界还能安宁么?祭祀活动,在我看来,就是要净化人的心灵,教人不要数典忘祖,无所顾忌地行事,要感恩一粥一饭,一草一木,更要感恩父母的养育,这样才能和谐家庭社会,昌明我们的国家。


小时候,记得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装香发蜡,等酒饭菜都摆好了,口中念念有词,多是邀请列祖列宗来团圆吃饭,念完之后,就将酒杯举起,每个方位都经过,往地上倒出一些酒来,表示给他们斟酒了,冒着热气的米饭,把筷子的一头搁在碗沿上,这样表示先祖们吃饭了,小孩子无论怎样馋涎欲滴,这些仪式未完之前都是不可以上桌的。


看似迂腐烦琐的礼节,恰恰就是耳濡目染的锻炼着我们的忍耐之心。学会忍耐,懂得敬畏,这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意志品质。不着边际的讲了一通,也没修改,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清明节过后可以上坟吗

清明节过后可以上坟吗


其实懂的人应该懂这句话清明上坟“前三后四”。清明上坟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上坟的规矩也有很多,由于地域不同,习俗也各自有别,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明上坟讲究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前三后四”就是说清明的前三天,后四天,一共七天内,都可以去上坟祭祀祖宗、先人。


民间的人们认为,有y间的存在,人死后还有灵魂的存在,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为了先人能够生活的更好一点,就摆供品,送纸钱等一些仪式去祭祀,而且认为清明前后这七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清明节过后四天就要关闭鬼门。


如果过了“前三后四”这七天,再去上坟烧纸,先人也就看不到后人前来祭祀,也收不到纸q了。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清明上坟“前三后四”的讲究应该和古代放假七天有关。这个说法牵涉到寒食节。


寒食节是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的节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吃的了,介子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


晋文公手下为了逼介子推露面,放火焚山。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出绵山,竟然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做寒食节。


古时候的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民间的一大祭日,到了唐玄宗时期,寒食节被定在了清明的前两天,并且放假三天。受其影响,再后来唐德宗在位时下令将假期延长到了七天。


有了这七天假期,加之寒食节不能生烟火,所以就有了“前三后四”的讲究。


要说“前三后四”的讲究是该针对寒食节而言的,不过已形成了二节合一,而且清明节更多的是逐渐替代了寒食节,寒食节已慢慢被谈忘,因此,民间就有了清明上坟前三后四的讲究。


总之,各地有各地的习俗,也不能说谁对谁错。祭祖的节日,只要心存孝道不忘先人,什么时候上坟祭祀都是可以的。


不过,清明节是个节日,还是早点祭祀为好,如果离清明节时间太长,也就不是清明节祭祀这回事了!


清明节到底是怎么算的

清明节到底是怎么算的


在很久的我国古代(也许可以说是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就有很清楚的记载及解释。


阴历——在汉武帝太初年间,邓平等人创制的《太初历》,又称为《八十一分律历》,他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为便于从《四分历》过渡到《太初历》,又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天象,他们在推算的过程时,采用‘’先借半日‘’的办法,先借者谓之‘’阳历‘’,不借者谓之‘’阴历‘’,形成大小月相间的格局。


《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廿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阴历。


从上面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所使用的历法(农历),实际就是阴、阳合用的历法。他们为了方便平均分配地球环绕太阳一周天(一圈)的时间,而分配成二十四段,并结合我国农事的规律,定制了廿四的季节,清明便是其中之一的季节。而我国的历史是部文明史,我国的民族是个文明的民族。他们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便用这一天举行祭祖扫墓的活动来纪念祖先。


清明,不但是廿四季节中的一个季节,而且也是我国四个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唯一一个用季节来当节日的季节。


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明节的计算方法,并不存在分别用阴历或阳历的计算方法。


清明节是公历4月4日或5日,和西方愚人节一起出现,这不是巧合,是中西历法的高度一致。


我国的历法制度历来就是阴阳历相结合,这和我国历史悠久的阴阳思想有关系。


我国古人是十分聪明的,尤其是历法与农业息息相关,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加透彻。


1、阴历

我国的阴历是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确定的,十五十六满月,初一三十新月。晚上一抬头看到月亮就能确定日期。月亮这个天然的日历表能好用!


月球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和我们阴历的一个月相同,月球与黄道面相交两次间隔是346.62 天,正好是阴历的一年。


我们的阴历,和西方的星期制度是相似的。


2、阳历

我国的阳历是通过观察太阳高度确定的。我们把黄道划分为二十四份,就是24节气。


每个节气都是15天或16天,24节气总共365天,恰好是一个太阳年。


无独有偶,西方的星座和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完全重合。对应关系如下:


不过严格来说,二十四节气并不是历法,而是对阳历历法的通俗理解。我们更多使用干支法表示阳历里面的日期和时间。这样,年月日时四个时间点就是八个字,每个人出生的那个时间点就是生辰八字。


干支法是天干10个数字和地支12个数字排列组合,每个周期都是60天。对应关系如下:


3、阴阳历相结合

我们很多传统节日是以日期来说的,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五月初五。这些直接和数字相关的节日,自然都是阴历。


另外一些节日值得注意,比如清明节,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的第一天,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夏至节和冬至节。


所以,把正月初一叫做春节不对,因为它和立春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