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祖先的仪式程序

清明祭祖有两道要过的程序:先拜祠堂,后拜坟山。两环紧扣,缺一不可。这里所说的清明祭祖,仅指众山做清明的祭拜,即岭南一带的春祭。家山做清明的祭拜,也属春祭范围,但规模、规矩、要求等,均有所不同,这里均不作介绍。


一、拜祠堂:

清明祭祖,按场所的不同,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统称春祭。岭南的许多地方,清明祭祖的第一道程序,便是拜祠堂。有些地方称其为拜庙或祭庙。


祠堂,是族人供俸祖宗先人的地方,也更是族人联络联合、共同出场、一起祭拜祖宗先人最重要的地方。祠堂,也是让族人方便串连、习约俗成、联系根脉的地方,族人有婚庆宴、寿诞宴、添丁宴、乔迁宴、白奠宴、升学宴、团聚宴、开年宴等,都喜欢在祠堂里举办。


岭南一带的祠堂,有小祠堂和大祠堂之分。一般的小祠堂宗亲传代起码在五代以上,大祠堂包含的宗亲传代会更广泛更久远一些,宗亲传代起码在十代以上,涉及到的落房分支或支系起码有五支以上,涉及的人口有数万人之众。有些地方的大祠堂还是一县一市同一个姓氏的总祠。如黄氏总祠、陈氏总祠、梁氏大宗祠、钟氏大宗祠等。


拜祠堂,要先拜小祠堂,拜完小祠堂须立马去拜大祠堂,一气呵成,不可间断。不可拜小不拜大,也不可拜大不拜小。


清明祭祖拜祠堂的吉日,选择宽限,起自清明之日,止至农历四月初八,任一日均可。祭拜的吉时,则选择严苛,以天色刚亮为最好,不宜超过上午十点半。过了这个时辰,阴间的祖宗先人便无法入席受贡了。


清明祭拜祠堂的祭品,必要如下:煮熟的大公鸡一只、熟猪肉二条、素贡品三至五份、米饭三至五小碗、长条粽子三至五条、糕点一盘、酒一支、茶水一壶等,纸钱、纸元宝、香火、腊蚀匹配不可少。还得配上筷子三至五双,小菜刀一把。大公鸡要配带整副内脏,要有鸡血一块,拜祠堂绝对不能用蛋鸡母鸡。


清明祭拜祠堂的祭品,一般建议轮流由轮到的主家提供。很多地方是每个家庭做一份,非常大气有排场,但容易浪费食物。


进入祠堂祭拜时,先上香,即点燃香火插入香炉,引入亡魂,然后摆放祭品。


祭品摆法如下:大公鸡摆在前排正中间,肉块放两旁,第二行摆素贡品,第三行摆米饭糕点,第四行摆酒水茶水,第五行摆纸钱、元宝、香火腊烛。


祭拜时,要屏住呼吸、默默祈祷、低声诉求、也可以心念诉求。


有领拜仪式时,拜祭者均应横排成行,跟随领拜人的动作。拜祭者应亲自点燃香火,双手伸直横拿,随领拜的口令行三鞠躬礼,叩拜后将香火插入香炉。然后跟随领拜行酒水茶水礼,即领拜人先酙斗三巡酒水,带领拜祭者行三鞠躬礼,再酙斗三巡茶水,带领拜祭者行三鞠躬礼。一二巡鞠躬礼的酒水茶水,均应横洒泼地。领拜仪式后,长者和德高望重者,仍可独自再重复一次上香行三鞠躬礼、酒水茶水行三鞠躬礼。


没有领拜仪式自由祭拜时,拜祭者也应在祭案前自觉横排成行,亲自点燃香火,双手伸直横拿,行三鞠躬礼,叩拜后将香火插入香炉。成年拜祭者应连续点燃三柱以上的香火,重复动作。酒水茶水也要分别酙斗,双手伸直托举酒杯茶杯,左右手各三指夹杯,托举酒杯茶杯过胸或高举并头,行三鞠躬礼,一二巡鞠躬礼的酒水茶水,均应横洒泼地,再酙斗,重复动作三次。小孩模仿成人,跟着一起完成。


提醒盘友们注意:

上香一律以三根为一柱,也可七根为一柱。个人上香不宜超过七柱。上烛一律一次一对,个人上烛不宜超过三对。超过了这个数,浪费时间,影响节奏。


上述祭拜完成后,才能焚烧纸钱元宝。在焚烧纸钱元宝的时候,才能上烛,不可一上香就马上上烛。


焚烧完纸钱元宝,祭拜即告结束,这个时候才能撤出祭品。鞭炮一定要等撤出祭品以后才能燃放。


二、拜坟山:

清明祭祖的第二道程序,便是拜坟山。


拜祠堂后撤出祭品时,必须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地转去拜坟山,即快步抢早去墓祭。墓祭,故名思义就是扫墓祭祖,这是清明祭祖的重心。清明节的墓祭,表达的是祭拜者的孝道和对祖宗先人的缅怀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追宗崇源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本质上属“祭祖节”,国家层面也认可。但过去由于世道演变、世风变坏,清明节曾一度演变成了“鬼节”,是时候修正了。


到达祖宗先人坟山后,也是先上香,即点燃香火插入坟首,引来亡魂。然后是除草,砍树,修树枝,挖土,筑排水沟,培土,整理平台,摆放祭品。


拜坟山祭品的摆法,以及祭拜的方法,均与拜祠堂基本相同。


香火飘扬荡漾七分钟以上时,同时也要酒过三巡、行三鞠躬礼以后,才可以焚烧纸钱元宝。一般是焚烧纸钱元宝的同时,才点燃腊烛插上坟台。


焚烧纸钱元宝时,要心念或低声喃语,告知祖宗先人前来领取贡品,邀请祖宗先人前来上座入席开怀畅饮。


焚烧纸钱元宝结束后,所有拜祭者,不分男女老少,必须一起在祖宗先人的坟山平台前就餐,以示与祖宗先人共饮,享受祖宗先人的福荫庇佑。如一天内要祭拜多处祖宗先人坟山时,则选择最合适的坟山开餐。


在坟山前的就餐,不管有没有食欲,都不要放弃不吃。最好是一边吃一边与祖宗先人聊聊天,聊聊人生、聊聊未来、聊聊生意、聊聊工作、聊聊姻缘、聊聊添丁,这可不是迷信。这是心理学上的情感调节以及紧张精神压力的释怀,经过一轮汗水和体能的释放,不少人会产生新的感应力和激发更强的活力。当然,久不归乡的游子,也可以趁机与宗亲族人们多来点沟通,进行感情联络了。


提醒盘友们注意:拜坟山的上香,不可一根一柱,应为三或七或九根做一柱。也可以一次点燃一扎,然后按或三或七或九根为一柱插上坟台和坟包。个人上香不宜超过七柱,个人上烛不宜超过三对。超过了这个数,先人享用不完,容易引来孤云野鬼抢夺,阴间骚乱也会向阳间追责朔源的。


焚烧纸钱元宝时,可以加烧纸衣服鞋帽、纸股票、纸美元、纸外币等,但不可使用纸屋、纸别墅。因为坟山已经是祖宗先人的“阴宅”了,如坟山修整不好,还烧纸屋、纸别墅,明显是虚情假意,祖宗先人不领情,还会产生误会,以为后人要赶他搬家呢。


与祖宗先人共餐完毕,在坟包上插上抚魂幡,一般不再提倡燃放鞭炮。燃放了鞭炮的,要立马清理场地,复查防火措施,拜坟山就结束了。


拜祠堂和拜坟山,在岭南一带是有机统一的。先拜祠堂,接着拜坟山。不可不拜祠堂,就直接上坟山祭祖,没有祠堂祭拜则另当别论。也不可拜了祠堂,就不拜坟山。不拜坟山,是对坟山祖宗先人的大不敬。有些人怕累、怕上山,拜了祠堂就溜号了,还不如不去拜祠堂。


家山做清明,是要等待机会才能开始的。原则上家山的祭拜,要等众山祭拜过了后,起码是等祠堂祭拜了以后,才能正式进行。


祭奠祖先的意义

祭奠祖先的意义


祭祖,是中国人特有的祭奠传统。随着文化的演进更迭,西学东渐,现代的中国社会的祭祖仪式,已经较原先简化了许多,尽管近年来不少地方,有些复兴古法的意思,但是已经不是大流,终究会被移风易俗的现代礼仪所代替。虽然祭祖的很多仪程和形式没有了,或者说省了,但是祭祖的意义仍然会在将来的很长时间内存续。


对于祭祖的意义在于“把根留住”,我的观点是:三个不能丢。


意义一:

感恩之心不能丢。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虽然现在的孝道与古时的孝道已早已不具有相同内涵,但是,子孙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不能泯灭的,对逝去先人的追念,可以塑造感恩之心。


意义二:

品格传承不能丢。人一旦离开人世,他所表现出的优秀品格将会在后人眼里心中得到深化,将他或她的每一方面德行进行概括,拔高,并彰显出来,时间越久,越是能感知这种德行的光辉,祭祀先人,也正是可以升华品格的时机。


意义三:

血脉源流不能丢。人是很奇怪的物种,总是思考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诸多这般无聊的问题。那么从哪里来的问题,无非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先人是谁。这是从商周开始就有的习俗。也就是在我们的心里,搞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很重要,这似乎是一个名族的精神原点和归宿。


祭祖的时间

祭祖的时间


各个地区不一样,可能有所差别,下面介绍几个大众的时间。


四个祭祖时间:


一,清明节,不过我们这里是从二月二就开始有人上坟祭祖了,一直到三月初春社罢才解束。


二,中元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只有当年去世的新坟才上,其余的人家这天是不上坟的。


三,十月初一,在我们这里就是说这一天是gui节,gui年,家家都要紫祀自已的家族烈祖烈宗,都是在自己家里举行,这里主要是烧纸送元宝纸币有的把五色纸做成各种衣式,鞋帽等,所谓寒衣节。


四、最后就是除夕夜,把各种供品上桌,点香,礼拜,(其中也有自家供奉之佛祖神圣)从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拜,不可终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