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如何证明回来过 

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那头七如何证明回来过呢?


 要在供桌上撒上灰


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


之后活着的人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前文我们提到过,头七这一天要在供桌上撒上灰,据说如果亡者回来过,会在灰上留下鸡的脚印。


为什么是鸡脚印?因为鸡乃纯阳物,是一种可以穿越两界的神奇动物,亡者自己无法返阳,所有他会骑着子孙供奉的雄鸡回来。


头七是真的吗 

在民间一直都有这样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守灵三天,然后出殡。在死者死后第七天会回魂,也就是俗称的头七。对于这个传统人们虽然保留,但是却对回魂的事情将信将疑。人死后真的会回魂吗?


中国人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理论基础:天干逢七为煞,地支逢七为冲。地支取七位为冲,犹天干取七位为煞之意。如子午对冲,子至午七数,甲逢庚为煞,甲至庚七数。人死后,魂魄附于骨上,到第七日遇天煞地冲,因肉体死亡,魂魄受激,故而离骨而行,此时魂魄仍有意识,并知晓自己肉体已经死亡,因魂魄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首次受天煞地冲之激,感受之极,故而有寻觅被保护的意愿,故而有“头七返魂”一说,亦有“头七后下葬”一说。


头七上坟有什么讲究 

中原地区的“上坟”分为新丧“上坟”祭奠、先人祭奠等。新丧“上坟”祭奠对去世亲人的祭奠是从人一断气就开始了的。围绕丧葬一系列的烦琐仪式。新丧“上坟”是从安葬即“入土”之后开始的。“上坟”支锅。是在下葬的第三天进行,第三天,孝子带祭品“上坟”祭奠,并整修新坟,使之高大圆满,民间称为“圆坟”。重孝家眷在这一天会包饺子,有四个比较大的饺子埋在坟的四个角落。坟头最上面也会一个,我们这里叫捞包子,剩下的饺子在场的人每人分着吃了。小孩儿吃了叫成人。坟头一旦圆成,三年内不再动土,否则认为家族还要在老坟动土添坟,不吉利。头七“上坟”从去世之日算,每七天一次的“上坟”祭奠,俗称“烧七”。烧七习俗是生死轮回观念的反映,中原民间认为,人死之后要投胎转世,以七天为期,如果七天之内遇不到生缘,鬼火无所归依会悲悲戚戚,这时家人应该祭奠,以安慰鬼魂继续以七日为期再寻生缘,直至七个七日终了。七七是烧七最后一次,所以最为隆重。民间认为,七七这一天是死者投生的最后机会,如果家人不上供以贿赂阎王,死者就失去了托生的机会,所以七七之日,孝子孝女穿重孝“上坟”祭奠,直系亲属也都备礼到主家,中午随孝子“上坟”。如果“烧七”的日子与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遇,“烧七”则要提上坟前一天进行,民间称为“躲七”。“上坟”的文化意义,中原地区的“上坟”习俗是从古代周礼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奉行“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原则作为葬礼延续的“上坟”,一是对死者一生的事业、贡献、社会影响的总体评价和追思纪念,二是对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所表示的祝福。“上坟”的目的是送吃的、穿的和纸钱,这是灵魂不死、轮回观念的结果。人死就意味着进入另一个生存空间,仍然需要生活,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年节或忌日,后人总要给送些供品和纸钱,这其实代表了一种祝愿,希望死者能在另一个空间过的安逸、幸福。同样“上坟”作为神灵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自灵魂不死的观念,又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联系,表现出多重的信仰形态,成为信仰民俗传承的原始思维根源,它最终目的和结果是表达对先人的尊崇、敬仰和思念之情,使其让后代知道感恩和尽孝,客观上维系了家族之间的感情,传递家训,让后代重新认识宗亲。某种意来看,“上坟”的风俗是对祖先的一种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