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了解了这四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之后,才发现原来竟然饱含着喜怒哀乐四种情绪。


马上就到清明节了,届时各地都会掀起一股清明祭扫之风,目的就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清明节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仅蕴含着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而且也彰显出了民俗文化的魅力。老祖宗的规矩清明上坟不仅要提前,磕头还有你不知道的规矩。



第一、“早清明,晚寒食”


清明节和寒食节同为祭祀节日,但二者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忠臣介之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准备的凉食。


以表达对介之推的祭祀之情。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祭祀已故亲人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来看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从这六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看,说的是清明节祭扫习俗可以提前,即可以在清明节之前祭祀逝去的亲人;而寒食节祭祖则可以推后几日,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清明节祭祀之所以可以提前,原因就在于这个传统节日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禁烟节”。



寒食节时间在冬至之后的第105天,而此时距离清明节仅有1-2天。主要习俗就是祭祀已故祖先,以及踏青、蹴鞠等。


虽然现在清明节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祭祀节日,但早在古代社会时寒食节,才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大体一致,并且节日的习俗文化和精神内涵也相同。


所以后来这两个节日就被定在了同一天,所以寒食节慢慢被淡化了。之所以将二者合在一起,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方便人们祭扫,这也是清明节上坟需要提前的关键因素。



第二、清明节提前的“规矩”


建国之后清明节成为了法定假日,这一天也是全国人民祭祖的重要日子。但过去人们祭祖都要赶在清明节之前,因为他们认为清明当日,鬼门大开之后会涌现出很多灵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混乱,进而不利于祭祀祖先。


有一些地方的人还认为,孤魂野鬼太多会抢走给先人烧的纸钱,而先人如果没有收到纸钱,那么就会怪罪自己的后人。这样就会让家庭败落,所以才会在清明节前几天祭扫。


很显然这只是迷信说法而已,因为这世上就没有鬼,又何谈会“抢钱”呢?



第三、清明祭祀磕头的规矩


清明节到来之际,很多人都会提前准备好祭祀先人的糕点、水果、烟酒,并且还会带上纸钱和鞭炮,在祭祀先人的时候,先将贡品摆在他们的墓碑前,然后开始烧纸钱、放鞭炮。


祭祀活动结束之后,临走之前还要给先人磕三个响头,以示对先人的敬意。清明祭扫时磕头也有“规矩”,其中,“三拜九叩”就是祭祖的礼节之一。


由于“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祭祀祖先的时候磕头的规矩也有差异性。有一些地方只是跪下磕三个头即可,这也是最简单的叩拜之礼了。



也有一些地方叩拜习俗非常繁琐,例如,采用“三拜三叩”的就是十分流行的叩拜方式。双手合掌、跪拜、起身,反复三次才能礼成。


当然,也可以只简化为一次,但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大多数地方在清明祭祀的时候,都会“行“一拜三叩”的大礼。


由于古人讲究“大数”之说,所以“三拜九叩”被视为最高的礼节。其实,给先人扫墓的时候,就算是鞠一个躬也能表达心中的缅怀之情。


毕竟新社会就要讲究新礼仪,这样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当地的习俗使然,不得不又叩又拜也无可厚非,因为传统文化也需要继承。



结 语


清明节前后是祭奠先人的高峰期,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十分隆重的祭祀之风,作为我国的传统习俗文化,清明节祭祖也属于一种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但奉劝大家一定要尽量简化。


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正是春风肆虐之时,烧纸的时候很容易引起火灾,进而导致森林被毁就得不偿失了。可以给祖先多摆上一些贡品,或者说替他们擦擦墓碑,也可以表达内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