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其含义与意义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的精神遗产和精神基础。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地点。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不离不弃。言传身教,感化子女。学习礼俗,尊重掌握传统道德修养,温故而知新。给孩子讲解祖先开拓创业的历史,历代贤祖的品德风范与功绩,让孩子了解过去的社会历史状况,继承先祖品格作风,知过去想未来。同时,行为与言谈举止给孩子做表率,“知贤能任,知耻而退”。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积极努力奋斗。厚积而薄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承先辈坚忍不拔的开拓创业精神,不断的开拓进取,谋发展,而且要谋长远的发展,谋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家族进一步兴旺发达。各尽其能,各出其力,代代袭承,才能从本质上“光宗耀祖”,才能使我们的家族永远繁荣昌盛!



姓氏家谱是以文字和表谱等形式,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史籍。姓氏家谱是以本家族子孙一代一代血肉之躯环环紧扣的生命链条,是血脉贯通、宗亲相连的一条永世割不断的血缘纽带。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是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旧时,比较富裕的家族都有为敬祖睦族、规范道德、激励后代而修建的祠堂。同时,祠堂也是存放家谱、商议处理族中事务、族中子弟上学读书的场所。至今,历经社会动荡,在全国各地保存下来的祠堂已经不多,能够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祠堂,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作为中国民间的祠堂,它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世系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体裁。古代家谱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最早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通过一册家谱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繁叶茂、树大根深,也可能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纵然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亲是隔不断的,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追根溯源,凝聚血亲的功能,“信仰是人生的根基;思想是人类的光明;道德是人心的圣火”。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规范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