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我国传统祭祀文化,可以从祭祀的发源、祭祀对象、祭祀种类、祭祀场所、祭祀节日进行了解。




祭祀的发源

“祭祀”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最初的祭祀活动非常简单,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成神灵偶像,或在岩石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的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神像面前陈列好献给神灵的食物和祭品,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等,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物质的丰裕,祭祀礼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祭祀的对象

祭祀的对象主要指神灵,而神灵的产生是有发展过程的,古代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不但可以与生者在梦中交流,还可以作祟于生者,让他生病或遭遇灾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人们把众多神灵分为天神、人鬼和地只,天界神灵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云诸神;


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


人界神灵种类繁多,主要有祖先神、圣贤神,行业神、起居器物神等,它们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祭品的种类

祭祀神灵,就要献出礼品,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直接的祭祀方式就是献上祭品。


食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

玉帛,玉帛神讲究衣着饰物,所以祭品中少不了玉帛。

人,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笔。

 血,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

 祭祀的场所

平地,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即可祭祀,古人称之为“墠”。

坛,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

平坑,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

宫庙,在坛或墠的基础上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

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

网祭,在网络上建一个逝者的纪念堂,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这是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

 重要阴历祭祀节日

    清明节:寒去春来,万物始生,适合维护墓体,多在此日祭祀先人。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也在此日祭祀先人。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


    七月十五:即鬼节,是灵魂解脱的节日。


    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将救助一切行善之人。


    十月初一:民间有送寒衣之俗。


    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请求佛祖超渡亡灵之意。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