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寄托了我们对逝去先人的哀悼之情。清明拜祭的旧俗,你还记得多少?


新兴的祭祖形式,你又能否接受?长辈们所念叨的传统祭祀习俗,言犹在耳;后生们已悄悄把网络祭拜,视为潮流和文明。



祭祀,亦是一种人生思考


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这时候,亲戚朋友相见时总不忘问一句:家里是否已经祭清?所谓祭清也就是清明时节的祭祀传统,如今,网络祭祀之类的新型祭祀方法并未真正盛行,身在外地的子孙们每年的这个时候回趟老家,去已故先辈坟前行祭礼,已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


由于不少先辈坟茔地处偏远,又鲜有大路,祭清也不是轻松的事。记忆中就有那么一次,七八岁的我跟随外公外婆去祭祀,淌过小溪,走上山岗,行至树荫,走了不知多久。可虽然走路辛苦,但路上外公给我编“青藤鸟”、讲古老传说,一路踏青而去,只觉得快乐。到了远方一处坟茔,外婆告诉我,这里睡着的就是我的太公、太婆。虽然对祭祀过程已经印象模糊,但这一次行程却让我第一次有了“自己是从何而来”的思考。


如今,传统祭祖方式的弊端已经日益凸显,也有人提议可以进行网上祭祖,认为这样一来,既达到了祭祖的目的,又省时省力,还环保,可谓一举多得。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纵然祭祖是我们追思先人的一种形式,但我认为祭祖更是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慰藉,也是我们对人生的一次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只是随便抽出一点时间,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三五分钟便完成了这一年一次的仪式,未免也太过草率。


个人认为,摒除野外用火、燃放鞭炮等做法,清明时节,一家人穿越青绿色的田野,带上自家做的祭礼或鲜花,去往先人坟前,追忆往昔,遥想未来,这样的祭祀方式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仪式感,更能激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凡事都要与时俱进。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先人已经无法感受到所谓孝心,祭清与其说是一种尽孝方式,不如说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交代和安慰。既然如此,其中的方式大可做出些许改变:祭礼不一定是元宝蜡烛,不一定要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到了时节带上孩子去先人坟前走一走,说一说过去的事,聊一聊未来的设想,开启一轮对于人生的思考,这又何尝不可呢?


低碳祭扫成首选


每逢4月初,有一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它让身在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聚集到先人的坟头,诉说着对先人的哀思和追忆,这就是清明节。


记得从记事起,每逢清明节上坟祭祖,家人都会买一些冥币、纸衣、黄金白银等物品,在祖辈的坟头前,摆上一些点心、米饭、菜,点上香火蜡烛,家中长者对着坟头诉说一番,然后我们晚辈们轮流跪拜之后,以极大的敬畏之心把冥币等物品给他们烧去,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丰衣足食。几分钟后,火灭灰烬,祭祀就算完成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家也换了一种祭奠方式,金银财宝换成了鲜花,跪拜变成了在坟头周围种植绿化;当然家中的长者还是要对着坟头诉说一番,也还要燃放鞭炮,但数量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观念也比十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变……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进步,低碳祭扫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现在清明祭扫时,越来越多的人们用一束花,一株绿苗等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纪念。“手捧着菊花祭拜亲人”,既时尚又环保。据报道,在我国不少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树葬”追思亲人。在亲人的骨灰掩埋地前种上一棵四季常青的树,用绿色、文明的方式送别逝者。另外,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新颖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对于那些还在固守着落后祭扫方式的人,是该改变自己行动的时候了。过一个安全环保的清明节,既是为民俗传统催发新枝新芽,也是对老祖宗传下的青山绿水的珍惜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