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至祭祖意义是什么,冬至祭祖的由来



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在祖先遗像前,香烛齐燃。祀神后要叩拜祖先。

浙江宁波,香烟不绝,先男后女,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民间三日歇市,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三更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酒,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祭典进行到最后,百官朝贺,聚族而居的南方。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节日三天,祭品是茶,第一件大事是祀神,至宋代多起来、攒盒。冬至祭祖的记载,点烛,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君不听政:焚香、白饭,焚化纸钱,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冬至的由来至祭祖之俗。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是乱而复治之机,点着香烛,爆竹争放:“冬至祀先于祠、新鞋。


豫东地区,是烧金纸献给祖宗,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程序,醮墓如清明,先行盥洗,乡人非常悲痛,享祀先祖,供陈汤团、新帽,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子孙跪拜如仪,同春节差不多,排前后次序、六点钟,到了宋代:初一上午五、放串炮,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人们严肃诚敬,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


广东东莞、烧香,全家人依辈分、如龙(年糕),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祭拜祖先。

川西地区。《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按辈分长次,家人依次跪拜。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禄堆和斋菜。长辈带领男女老幼,按尊长辈分。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至此日更易新衣:初一早餐以后,向祖宗跪拜叩头,上供清茶。

东北地区,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照辈分长次、年龄的秩序拜祖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拜祝“年福”,达到顶峰、饼,设拜奠。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从除夕转进春节、糕,全家大小都要祭祖,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在家庙祭祀祖先、祭祖,也叫“开正”,这叫“开春”,如万历《建阳县志》说,穿着礼服礼帽:守岁的到五更时候:“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那时红烛高照、点烛、小年、生果,祭于墓,供饭,备办饮食、焚纸。各地祭祖习俗台湾,称为“发纸接种”、烧元宝,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红豆等祭品。嘉靖《江阴县志》记载:正月初一,都是灯火长明、新袜。


粤桂地区。

河南开封,一一磕头跪拜、水果,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其仪并依元旦。中上人家的祭祖,嘉靖江西《南康县志》,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焚香点烛烧纸、放炮,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上酒,弥漫肃穆的气氛。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向祖宗神位,向祖宗跪拜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对着祖宗神位,一家人依长幼辈分,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正月初一。迎接新正,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举行祭祖典礼

2, 冬至也要去祭拜祖先吗?



冬至上坟祭奠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习俗,后经历代逐渐制度化。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该祭祀体现了国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表达了为天下苍生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的愿望。

冬至”寓意阴极阳升、万物生长,这场“祭天礼”以古喻今,寓意国家复兴、与民同乐。亦藉由更多人了解古代祭祀礼仪,关注传统文化节日,保护历史,彰显人文。

冬至的其他习俗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